民族学考研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正统知道的演化_汉文明_华夷之_方位(考研民族学国家线)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正统知道的演化

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正统知道的演化

李 路 李德山

[摘 要] 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华夏族群发生史无前例的深化纠葛的前史时期,“华夷之辨”思维的长时刻存在与汉文明的干流方位使慕容鲜卑在树立本身正统方位的路途上面临重重窘境。经过追祖溯源、比附祥瑞、五德历运等办法,慕容鲜卑逐步深化地对本身控制合法性进行了阐释,从理论上为本身位列正统供给了文明根据。而跟着本身正统方位的树立,慕容鲜卑对待晋室正统方位的情绪亦一起发生着改变,这种转型变成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政治心态转圜的一个缩影。

[要害词] 十六国;慕容鲜卑;正统知道;华夷次序

我国古代文明中的正统观念,一般认为出自《春秋》,又称法统、道统,其意在以宗周为正,尊先王、法五帝,为全国一统,正统身份的获得一般变成帝王控制合法性的标志。儒家正统论中的一个中心疑问,就是欲位居正统者的民族身份与资历疑问,其具体的体现就是华夷次序疑问。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华夷交杂、民族交融的年代,从其时的文明布景来看,尽管北方游牧民族在政治与军事上都占有相对主动方位,但汉族文明仍然是中心文明,汉文明价值观影响之深远、辐射之广大使汉族正统观变成其时广泛承受的控制合法性阐释,华夷之别一向是一个历朝北方游牧民族控制者不可以躲避的疑问。慕容鲜卑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夷族余绪,在其扩展政治地图、安靖控制根基的进程中就不得不面临着如何阐释本身正统性这一疑问。

一、从“非我族类”到“华夷之异”——慕容鲜卑民族身份的为难境况

我国古代的夷夏论,多有夷夏之防的指向,每当华夏族群与北方民族之间的敌对激化时期,论者即多对北方民族呈现出极为激烈的鄙视或防备心思。《左传》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1]818又《汉书·匈奴传》云:“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其与我国殊章服,异风俗,饮食不一样,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六合所以绝外

内地。”[2]汉人鲁恭云:“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若杂居我国,则紊乱气候,侮辱善人。”[3]又晋惠帝时江统作《徙夷论》,云:“《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一样,法俗新鲜,品种乖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4]由春秋至魏晋,这种由文野分际转而民族排他性质的思维传承,在汉族文明中根系之深、影响之大,大约是现代人难以愿望的。因而在十六国这一北方民族与华夏族群发生史无前例的深化纠葛的前史时期,即便北方民族现已入主华夏这一政治与文明内地,现已占有实际上的政治与军事优势,汉族士大夫仍然异常坚决的不愿招认他们的政治与文明方位,仍然认为逐步衰微的晋王朝才是政权上的仅有正统。

因为汉文明前史上的干流性,即就是效能于北方民族政权的汉族常识分子也未能脱离这一窠臼,如前秦王猛病重之际仍不忘嘱托苻坚:“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4]2933甚至到了拓跋鲜卑现已完全树立控制方位的北朝时期,亦不乏汉族士人常常表达这种文明上的优胜感,如北魏士人李孝伯曾云:“我是中州人,久处北方区域,自隔华风,相去步武,不得致尽。”[5]这种身为别国之臣,却不忘晋朔的“正统观念不只已深化南北汉民族员心,一起也深化地影响着十六国胡族政权的绝大有些控制者。”[6]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控制阶层中,不乏汉文明涵养极高者。他们熟知汉文明并深受其影响,也天然熟知华夷之辨的文明根由,这使他们在看待与表达正统知道的时分总会带有一些民族自卑感。如后赵石勒,曾一度占有洛阳,操作华夏,但在奉书给时任幽州刺史王浚时,仍称:“勒本小胡,出于戎裔,值晋纲驰御,国内饥乱,流离屯厄,窜命冀州,共相帅合,以救性命。今晋祚沦夷,远播昊会,华夏无主,苍生无系。伏愿殿下应天顺时,践登皇阼。”[4]2721苻坚意欲讨伐东晋时,太子左卫又云:“吴人恃险偏隅,不宾王命,陛下亲御六师,问罪衡越,诚合人神四海之望。但今岁镇星守斗牛,福德在吴,悬象无差,弗可犯也。且晋中宗,藩王耳,夷夏之情,咸共推之,遗爱犹在于人。”[4]2912他们在面临晋的正统方位之时,情愿以胡、戎、夷等自称,这种从民族差异上表达的自贬知道充分证明晰以晋王朝为正统的华夷次序在其时北我国区域的巩固传统,也充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控制者在面临自个戎夷身份时“夷族称帝不得正统的民族自卑心思。”[7]

在这样的文明环境之下,慕容鲜卑鼓起路途上所面临的民族身份疑问一向对他们构成恰当的困惑,汉族以及汉族政权在看待他们的时分亦常以蛮夷身份待之。如按《三国志·魏书·公孙渊传》记载,237年,公孙渊:“自封为燕王,设置百官和官署……遣使者持符,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曹魏时期,慕容鲜卑前期领袖莫护跋率部迁入辽西区域,此时辽西区域最强的实力是公孙渊割据政权,而一藩镇诸侯即可封鲜卑单于,足可见慕容鲜卑其时身份方位之低下。至西晋,晋王朝亦并未给予慕容氏政权满足的注重,按《晋书·慕容廆载记》:“初,朝廷以廆僻在荒远,犹以边裔之豪处之。”晋王朝在对待鼓起中的慕容鲜卑时,认为其只不过是蛮夷后嗣中的强者,对其民族身份较为小看。因而,尽管“莫护跋率部在迁入辽西区域今后……现已在与汉族杂居的进程中,初步逐步承受汉文明”[8],进而“渐慕诸夏之风”[4]2803,但“非我族类”的民族隔阂仍然使慕容鲜卑在打开的进程中寸步难行。

实际上,与十六国时期其他深受汉文明熏陶的北方游牧民族控制者相同,慕容鲜卑的控制者了解汉文明,他们知道到了汉文明在其时的干流方位,因而非常注重汉族士人的作用。如慕容廆曾云:“贤人正人,国家之基也,不可以以不敬”[4]2808,此足可见其对汉族有识之士的盼望之意,也因而撮合了一些汉族员才,而这些汉族常识分子也一般可以在慕容政权中扮演重要人物,如鲁昌、高诩等皆为其间之超卓代表。可是咱们也不能不料识到,“前燕政权控制前期,长时刻称藩于晋王朝,不少汉族士人对前燕政权的认同,恰是以此为条件的……北方汉族士人对前燕政权的认同,一起是他们认同两晋王朝的体现,是两晋王朝国家认同的内容之一。”[9]因而尽管效能于慕容氏的汉族士子不知凡几,但他们对汉族对慕容鲜卑民族身份与正统方位仍然不免心存犹疑。慕容廆时,有汉族士人高瞻,本为渤海好汉,后迁入辽西。慕容廆对其甚为垂青,以三顾茅屋之势欲请其出山,然高瞻一向不从。按《晋书》记载:“廆署为将军,瞻称疾不起。廆敬其姿器,数临候之,抚其心曰:‘君之疾在此,不在余也。今日子播越,四海分崩,苍生纷扰,莫知所系,孤思与诸君匡复帝室,翦鲸豕于二京,迎皇帝于吴、会,澄清8表,侔勋古烈,此孤之心也,孤之愿也。君中州大族,冠冕之余,宜咬牙切齿,常备不懈,柰何以华夷之异,有怀介然。且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东夷,但问志略何如耳,岂以殊俗不可以降心乎!’瞻仍辞疾笃,廆深不平之。”[4]2813慕容廆对高瞻的情绪不可以谓不情真意切、礼贤有加,慕容廆政权亦足以称之为政事修明、维护人才,可是“华夷之异,有怀介然”这与“非我族类”一脉相承的8个字,却将如高瞻一般的汉族士人对慕容鲜卑的民族成见提示得酣畅淋漓,也变成慕容鲜卑在寻找本身正统方位路途上的切身之痛。

不管夷夏之防的观念如何根深柢固,我国文明究竟在差异夷、夏的来历之处即留下了转圜的境地,其标准从一初步就非单以族类区别,文明差异才是重中之重。如按《论语·8侑》:“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邢昺疏:“此章言我国礼义之盛而夷狄无也。举夷狄则戎蛮可知。诸夏,我国也。亡,无也。言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我国虽偶无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礼义不废”[10]。宋人韩愈亦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我国则我国之”*。在这儿,华、夷的差异是一种根据文明与粗野的区别,故而被作为夷狄之属的群类实践上是可以感染和转化的,然后使古我国不只是存在“华夷之辨”的种群纷争,更存在可以“用夏变夷”的文明包容。

二、从“自称夷狄”到“用夏变夷”——慕容鲜卑对本身正统方位的阐释

因为“华夷之辨”的根深柢固,北方游牧民族控制者在企图树立本身正统之时,一般首要从自个的民族身份和血缘根由下手,他们要追根溯源,为自个找到一位与汉民族一起的祖先,然后寻找到进入华夏继承序列的切入点,慕容鲜卑也是如此。跟着慕容鲜卑实力的不断打开,夷族身份现已实际上变成慕容氏追求更进一步政治方位——即正统身份的最大阻止之一。其时效能于慕容政权的汉族士人对此多有忌惮,此时的慕容鲜?湟殉瓢远保谄涫钡氖咳搜劾铮扒把嗳晕摹斜鹩凇盵11]。对此,后世史书亦不乏类似“北阴衍气,丑虏汇生,隔阂诸华,声教莫之渐,雄据殊壤,贪悍成其俗,先叛后服,盖常性也”[4]2862的负面评价,可知“华夷之辨”的泥沼之深。就连慕容氏本身也常以夷狄自称,慕容廆“华夷之异”一语,实践上也代表了慕容氏对本身民族身份的清醒知道。在汉文明观念中,“夷夏之辨历来不是一个地舆疑问,而是一个文明次序疑问,合理的政治文明次序才是正统的标志地址”[12],这个文明次序的中心在夏,诸夏民族身份是获得正统方位的先决条件,孟子所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13],实践上阐释的就是这种民族身份与文明次序上的不一样。深受汉文明影响的慕容氏天然熟稔这一文明条理,慕容廆即曾言:“吾先公以来世奉我国,且华裔理殊,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4]2804既有华夷之异,就有正统之别,正统在晋,慕容氏对此有着深化的了解。因而,用夏变夷,改动自个的夷族身份,就变成意欲与其时其他北方民族政权抢夺正统方位的慕容氏不得不为却又自可是然的文明转型选择。

在前史记载中,慕容鲜卑的民族来历自有其谱系源流。据王沈《魏书》记载,东汉时期檀石槐共同鲜卑后,将鲜卑分为三部,其间:“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为中部,十余邑,其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等,为大帅。”[14]836按当前学界的通行观点,这儿檀石槐时期的中部大人慕容,大约就是慕容鲜卑祖先中的一位,莫护跋等慕容鲜卑前期领袖皆是这今后嗣,慕容鲜卑之“慕容”二字即来历于此。慕容鲜卑实为迄春秋战国时期即存在的鲜卑族分支,鲜卑者,按《后汉书·鲜卑传》:“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先秦时期的鲜卑族,是东胡族的一个同源弱势民族,依托于东胡生计。秦汉之际,匈奴灭东胡,鲜?齑佣迤椒只隼矗幼∮谖夜鼻颉O时耙淮剩右糇氖拥憷纯矗ξヂΦ淖矗蚨时白迨滴惹囟淖逑灯椒至鞒龅囊恢15],出自鲜卑的慕容氏,天然出自东夷,而非诸夏。因而,慕容氏欲求正统,首要需要做的就是对自个的夷族身份进行改动。

这一改动是从慕容廆时期初步的。按《晋书·慕容廆载记》中记载:“慕容廆,字弈洛瓌,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又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一》:“慕容廆,字奕落瓌……本出于昌黎之棘城。昔高辛氏游于海边,留少子厌越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 [16]174有熊氏,即黄帝,高辛氏,即帝喾,是黄帝后嗣。慕容廆将自个的祖先追溯到黄帝,昭示自个与汉族有一起的祖先,实践上是从血缘联络视点在为自个的控制合法性寻找根据,即所谓“华夷共祖”。既云自个为黄帝后嗣,那么天然就大约与华夏有更深的联络,因而“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4]2804大棘城,当在今辽宁锦州市义县邻近,其时的慕容鲜卑以辽西区域为首要的聚居区域,与华夏这一汉文明中心并无直接联络,因而慕容廆称此为颛顼故城并都之,其意在寻找与诸夏更深层的根由,并为自个的黄帝后嗣身份寻找根据。

实际上,这种追祖溯源并未能得到华夏知道根深柢固的汉族士大夫的认同,《晋书》中即直斥慕容廆“英姿伟量,是曰边豪,衅迹奸图,实惟乱首。何者?无名而举,表深讥于鲁册;象龚致罚,昭大训于姚典”,论及迁居大棘,又云其“假窃神器,凭陵帝乡。”[4]2863此无异于在说慕容氏欺世盗名、狼子野心,身世轻贱却图谋皇谱。慕容源自有熊氏、高辛氏的说法,尽管于史有据,却常常遭到我们的无视,如马龟龄先生即云:“在北魏早年慕容氏建国多年,华夏士大夫出仕燕国,为慕容氏祖先歌功颂德者,不堪枚举,如范亨、崔逞之徒皆归于此类。崔鸿作《前燕录》时,未加取舍,取以入书。其间所谓东胡为高辛氏之苗裔,其祖由辽东海边迁到内地鲜卑山之说,实无前史根据”[17]。然不管时人作何评价,面临“华夷之异”的为难境况,图谋华夏却只能偏居东北的慕容政权也只能先企图处置其民族身份和血缘根由,即所谓由夷入夏,才干够在政治上有进一步的发挥空间。

除追祖溯源之外,慕容氏欲求其正统,就有必要营建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文明环境。所谓正统,实践上是华夏的正统,因而,慕容氏一向活泼的推广汉化方针,将汉文明与其本民族文明进行有机交融。例如,在华夏战乱的布景之下,慕容氏知道到了汉族员员对文明转型的要害作用,非常注重对华夏区域汉人流散的招募。从慕容廆时期初步,慕容氏即对这些华夏流散采纳宽和引纳之法,“禀给遣还,愿留者即抚存之”[18]2820,因而“流亡归附者日月相继”[4]2805,至慕容皝时,仅辽西即“流人之多旧土十倍有余”[4]2823,汉族员员现已变成慕容政权治下之干流。除一般群众外,慕容氏亦特别留心招纳和委任汉族士人与官吏,招引了一些有志向的汉族员才,如慕容廆时原昌黎太守裴嶷曾云:“慕容公修仁行义,有霸王之志,加以国丰民安,今往从之,高可以建功名,下可以庇家族”[18]2845,此大可以一观其时慕容氏因政治修明而引人心向背之境况,夷夏之别在如裴嶷一般的汉族士大夫眼里已不再那么重要。许多的汉族群众与常识分子为慕容鲜卑社会带来了愈加 的文明, 出产方法的引入使慕容鲜卑社会灵敏结束了工业晋级,农耕经济变成首要的社会经济方法,然后极大的推进了国家实力前进。与此一起,尽管政治环境并不平稳,汉族常识分子也将儒家文明在慕容鲜卑社会中完全推广开来,在他们的协助与撑持下,慕容氏一向坚持广修学宫,立太学、大学、郡国学,设博士,祀孔子,行乡射之礼,活泼推进儒家文明打开,其社会文明空气与华夏内地几乎不分彼此,致使“路有颂声,礼让兴矣。”[4]2806推广汉化方针为慕容鲜卑脱节华夷之另外枷锁进而插手正统创造了适合的文明与社会环境,诚如魏收所云:“秦赵及燕,虽非明圣,各正号赤县,统有中土,郊天祭地,肆类咸秩,明刑制礼,不失旧章”[19],尽管这并未能完全消除汉族士人心中对其民族身份的过节,但汉文明的推广使慕容氏用夏变夷的种种办法具有了文明基础。

及至慕容儁时期,跟着慕容鲜卑的对外扩展,前燕政权的边境“南至汝、颍,东尽青、齐,西抵崤、黾,北守云中”[20],据有今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一部,与前秦呈平分黄河、华夏之势。既据华夏这一汉民族中心的政治与文明内地,那么正式将本身位列正统就变成慕容氏的燃眉之急。这一点上,慕容氏亦遵循汉文明传统正统理论,从五德终始学说中初步寻找本身在华夏继承序列中的方位。自邹衍而来的五德终始学说,实践上是一种根据前史循环论的控制次序观念,亦是一种根据汉儒君权神授理论的控制合法性阐释,“自秦推五胜,以水德自名,由汉以来,有国者未始不因为此说。”*慕容氏意图用夏变夷,天然也要从中寻找其控制合法性的根据。如慕容儁称帝时,群臣上书早年燕为继承西晋之水德,曰:“大燕受命,上乘光纪黑精之君,运历传属,代金行之后,宜行夏之时,服周之冕,旗号尚黑,牲牡尚玄。”[4]2834出于对华夷疑问政治风险的思考,后又改为继承后赵之木德,按《晋书·韩恒传》:“(儁)僭位,将定五行次,众论纷纭。恒时疾在龙城,儁召恒以决之。恒未至而群臣议以燕宜承晋为水德。既而恒至,言于儁曰:‘赵有华夏,非唯人事,天所命也。天实与之,而人夺之,臣窃谓不可以。且大燕王迹始自于震,于《易》,震为青龙。受命之初,有龙见于都邑城,龙为木德,幽契之符也。’儁初虽难改,后终从恒议。”又《晋书·慕容暐载记》:“钟律郎郭钦奏议以暐承石季龙水为木德,暐从之。”前燕继承后赵法统之事由此而定。后赵之水德遵循自晋之金德,慕容氏承后赵法统,就从德运视点树立了本身在华夏控制序列中的方位,在政治上脱夷入夏。与此一起,前燕法统的树立,实践上是一个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继承了另一个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正统,其条件在于招认后赵正统的合法性方位,这就迷糊了华夷之间的鸿沟,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进入华夏正统序列供给了合理化的实际事例,然后“创始了尊胡族政权为华夏正统的新传统……诚为中古政治文明的新变局。从此,胡族政权归入到华夏前史序列中,就变成既成实际,是前史而不再只是是实际政治。”[21]从这个视点而言,前燕法统的树立,为其时与这今后的其他悠远当地民族政权创造了宽松的政治与文明环境,后世拓跋北魏,实蒙前燕余荫。所谓用夏变夷,不过如是。

慕容鲜卑对本身正统的阐释,跟着前史的打开,存在一个渐进深化的进程。由脱夷入夏至承后赵为木德,慕容氏至少有理论上困难的结束了对本身正统方位的招认,也为入主华夏供给了符合道理的政治与文明根据。

三、从“尊晋勤王”到“正统在燕”——慕容鲜卑对晋廷正统情绪的改动

慕容鲜卑对本身正统方位阐释的逐步深化,伴随的是其对晋廷正统方位的情绪改变。前期的慕容鲜卑,来到辽西区域之后,即变成曹魏、司马氏的附庸民族政权。据《晋书·慕容廆载记》,景大学年(238),莫护跋“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宣帝,即司马懿。莫护跋子木延,于正始年间从毌丘俭征高句丽有功,曹魏授大都督、左贤王。木延子涉归,因“全柳城之功”[4]2803,被封鲜卑单于。这一时期的慕容鲜卑,仰曹魏、司马氏之鼻息,“世附我国,数从征讨有功”[19]2623,因而大约没有发生树立本身正统方位的政治需要和知道,并自觉的将本身视为曹魏、司马氏甚至晋廷的隶属。

到了慕容廆时期,慕容鲜卑的实力有所扩展,咱们从前史记载中可以发现,此时的慕容氏尽管仍然视晋廷为正统,但其不和所隐含的政治心思现已发生了奇妙改变。此时慕容氏对待晋王朝的情绪,可用“尊晋勤王”一以概之。太康前期,慕容鲜卑体现出必定的扩展愿望,曾北讨宇文氏,东击夫余国并企图在辽西区域扩展实力,但每次都遭到晋廷的军事干与而失利。因而,慕容廆初步正视本身与晋廷之间的实力间隔,故云“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并遣使降晋,慕容廆自己亦亲自“问候于东夷府”[4]2804,以示对晋室爱崇。晋怀帝永嘉三年(309),辽东附塞鲜?亓⒛窘虮┒饺輳@之子慕容翰云:“求诸侯莫如勤王,自古有为之君靡不杖此以成作业者也……华夏兵乱,州师屡败,勤王杖义,今其时也。单于宜明九伐之威,救倒悬之命,数连、津之罪,合义兵以诛之。”[4]2805慕容廆遵循了这一主张,出动戎行打败素连、木津,将二部鲜卑迁归棘城。永嘉晚期,晋怀帝蒙尘平阳,廆拒受王浚封职却承受了晋愍帝所拜之镇军将军和昌黎、辽东二国公,并未因而而叛。时琅邪王司马睿承制江东,征虏将军鲁昌极力主张:“今两京倾没,皇帝蒙尘,琅邪承制江东,实人命所系。明公雄据海朔,跨总一方,而诸部犹怙众称兵,未遵道化者,盖以官非王命,又自认为强。今宜通使琅邪,劝承大统,然后敷宣帝命,以伐有罪,谁敢不从!”[4]2806处士高诩亦建言:“霸王之资,非义不济。今晋室虽微,人心犹附之,宜遣使江东,示有所尊,然后仗大义以征诸部,不患无辞矣。”[19]2893慕容廆相同遵循主张,遣使劝进,并参加了以刘琨为首的“河朔征镇夷夏一百8十人连名上表”[4]1685,?邓韭眍5腔H绱酥种郑豢懊毒伲白鸾谕酢闭庖徽铰裕晌焦岽┠饺輳@为政一向。

表面上看,慕容廆奉行“尊晋勤王”,以晋廷为正统,是在实力比照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可是实际上,其时恰逢两晋接壤之时,北方游牧民族现已在北我国区域占有优势,晋王朝虽未至消除之际,然已处摇摇欲坠之境。特别是,在历来被视为龙兴之地的华夏区域根柢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占有的情况下,相同身为其间一员的慕容鲜卑,在本身逐步健壮的基础上,天然不免心生更大的图谋。从慕容廆“尊晋勤王”的 点来看,所谓尊晋,不过是为了便利“仗大义以征诸部”,所谓勤王,不过是为了“上则兴复辽邦,下则并吞二部,忠义彰于本朝,私益归于我国,此则吾鸿渐之始也,终可以完成自愿于诸侯。”[17]176且其时的慕容政权内部关于慕容氏的观感并纷歧致,因为华夷身份的为难境况,“‘拥晋’仍是有些流寓前燕士人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22]。悉数的着眼点皆在暂时脱节晋廷的直接限制,借之气势然后慢慢健壮己身,“尊晋是慕容廆的旗号,根柢的意图则是想作用‘霸王’之业。”[23]恰如慕容廆所说:“吾积福累仁,子孙当有华夏”[4]2831,其政治图谋已昭然若揭。因而,奉晋室为正统,与其说是体现了慕容氏对晋室的忠心,不如说是一种根据稳妥打开的政治考量。实际上,慕容廆的战略获得了杰出的作用,奉晋室为正统使慕容鲜卑获得了空前的政治利益。廆于武帝、元帝时多次加拜官爵,近乎封无可封,元帝时更是“遣谒者即授印绶、丹书、铁劵,承制海东,命备官司,置平州守宰。”[17]178得享此等尊荣之后,慕容鲜卑的方位与实力已抵达史无前例的境地,在稳步打开之下,辽东区域几已变成其实际上的割据领地,为其日后行进华夏打下了坚实基础。

至慕容皝时期,慕容氏尽管持续坚持“尊晋勤王”战略,但跟着对外征战的不断成功,“克广先业,南摧强赵,东灭句丽,开境三千,户增十万”[4]2823,慕容皝对晋廷的情绪则初步有所不一样。慕容廆死后,慕容皝继承了其官职,并于晋成帝咸康三年(337)自称燕王。在与石赵战争时期,慕容皝为取大义名分,认为自个燕王的称谓“未有朝命,乃遣其长史刘祥献捷京师,兼言权假之意,并请大举讨平华夏。”[4]2819在上成帝表中亦云:“陛下命世天挺,当隆晋道,而遭国多难,殷忧备婴,追述往事,至今楚灼。”[4]2819此时的慕容皝,至少在表面上仍爱崇晋室为正统,以臣属自居,然其故意之处亦不难辨识。而其在与庾冰书中,则云慕容氏“以数郡之人,尚欲并吞强虏,是以自顷迄今,交锋接刃,一时务农,三时用武……敌人日畏,我境日广,况乃王者之威,堂堂之势,岂可同年而语哉”[4]2821,其间警告、挟制之意则已难言对晋廷有何真实尊敬。迫使晋廷正式公布其燕王称谓后,晋穆帝永和元年(345),慕容皝“认为古者诸侯即位,各称元年,所以始不必晋年号,自称十二年。”[19]3119不再运用晋年号,意味着慕容氏现已初步追求在政治上脱离晋廷,本身实力的强盛与东晋的相对懦弱,使“尊晋勤王”在慕容氏那里初步失掉政治意义,而这也就意味着晋室正统身份的呼唤力对慕容氏的使用价值在逐步降低。

慕容儁时期,慕容鲜卑在幻灭冉魏,进入华夏,一举变成其时北方最强的割据实力之后,灵敏失掉了对晋廷的敬佩之心,并火急初步脱节对晋廷的依托,不再承受晋命。时晋廷派使者前来,慕容儁直抒己见道:“汝还白汝皇帝,我承人之乏,为我国所推,已为帝矣”[4]2834,并于352年树立前燕称帝。称帝立朝,阐明慕容鲜卑的正统知道现已发生了完全改动,慕容氏完全摒弃了以往“尊晋勤王”的政治战略,不再以晋室为正统,转而以本身为“我国所推”,认为正统在燕。慕容儁执政晚期,病重临终,曾与慕容恪有过一番对话,因时太子慕容暐年幼,故有以社稷托付之意。慕容恪则云:“太子虽幼,天纵聪圣,必能胜残刑措,不可以以乱正统也。”[4]2842这儿慕容恪所云之正统,显着指的是汉文明中由嫡长子继承制而来的权力世袭次序,是儒家宗法准则的中心。而帝王家的正统继承,实践上就是控制合法性的继承。慕容恪的观念,意味着正统在燕这一政治知道现已在慕容鲜卑控制阶层安靖的树立起来,并现已构成了相习气的政治文明。至慕容暐时,其在分析其时前燕局势时曾云:“今关右有未宾之氐,江吴有遗炽之虏”[4]2850,则已直指东晋为遗虏,对晋室正统再无半分垂青,反而取而代之,初步闪现出一种政治上强势、文明上自傲的控制者心态。

慕容鲜卑对晋廷正统情绪的改动,与其对本身正统性的阐释情况相适合,从追祖溯源到五德历运,跟着慕容氏对本身正统方位阐释的不断深化,其对晋室正统身份的情绪也阅历了由奉晋室为正统到奉本身为正统的改变。慕容鲜卑这种正统知道的改动,是在“华夷之辨”长时刻盛行的前史文明布景之下,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政治心态转圜的一个缩影,它高度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文明与汉文明交融进程中的片面能动性。跟着汉文明影响的逐步深化,一个趋势性的民族与文明交融潮流在北我国铺打开来,在这其间,与民族知道、文明心态甚至政打点念都高度有关的慕容鲜卑正统知道的转型,恰是北方游牧民族主动进入这一前史潮流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心思进程。

参阅文献: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3834.

[3]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876.

[4]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 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03.

[6] 邓乐群.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知道与正统之争[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84-87.

[7] 王朝海.北魏政权正统之争研讨[m].北京:我国社会科学出书社,2014:34.

[8] 赵红梅.慕容鲜卑前期前史探论——关于慕容氏的来历及其对华夏文明的认同疑问[j].学习与探究,2011(3):265-268.

[9] 彭丰文.两晋国家认同研讨[m].北京:民族出书社,2009:269.

[10] 程树德.论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0:148.

[11] 赵红梅.前燕慕容廆君臣的华夷观[j].学习与探究,2010(5):279-282.

[12] 刘光育.北朝政治文明探析[j].船山学刊,2009(1):71-74.

[13] 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9:393.

[14]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5] 李德山.我国东北古民族打开史[m].北京:我国社会科学出书社,2006:189-190.

[16] 崔鸿撰 汤球辑补.十六国春秋辑补[m].济南:齐鲁书社,2000.

[17] 马龟龄.乌桓与鲜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2006:185.

[18]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9]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745.

[20]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124.

[21] 罗新.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疑问[j].我国史研讨,2004(3):47-56.

[22] 赵红梅.前燕正统观的打开改变——兼及华夏士人出仕前燕心态[j].北方论丛,2011(6):74-77.

[23] 佟冬.我国东北史:第1卷[m].长春:吉林文史出书社,2006:470.

evolution of orthodoxy consciousness of murongxianbei in th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li lu,li deshan

abstract: the period of the sixteen kingdoms was a historical period with unprecedented disputes between nomadic peoples and huaxia ethnic groups in the north.the long-term existence of the thought of debate on huayi and the mainstream status of han culture make it difficult for murong xianbei to establish its own orthodox position.by chasing ancestral origins,the reluctantly compare of auspicious omen,five cyclic virtues and the other things,murong xianbei gradually interpreted in-depth the legitimacy of their own rule.they provided a cultural basis for their orthodoxy from perspective of theory.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orthodox status,the attitude of murong xianbei to the orthodox status of the jin dynasty also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this transformation became a miniature of the political mentality of the northern nomadic people ethnic regime during the period of sixteen kingdoms.

key words: sixteen kingdoms;murong xianbei;orthodox consciousness;huayi order

[中图分类号] k238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1-08-29

[基金项目] 中心高校根柢科研事务费专项资金“汉魏晋南北朝鲜卑民族知道转型研讨”(16qn010)的期间性研讨作用。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